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 俞开琪
各位新闻界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最近,上海市政府在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防范金融风险,拓宽融资渠道” 措施中,把上海大力推动融资租赁市场发展作为重要举措,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宣布“自2008年9月1日起,对本市重大装备制造业等十个重点领域的企业采取融资租赁方式新增的固定资产以及为新增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由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
为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大力推进本市租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使其在应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中起到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保持经济增长、加快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新的融资工具的作用。今天,由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会同--央企在上海的融资租赁公司代表—中航集团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上海国资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代表—上海电气租赁有限公司;银监会下属的银行控股的在上海的融资租赁公司代表—招商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上海融资租赁公司(上海近30家)代表--日新租赁有限公司;上海经营性租赁公司(上海近300多家)的代表—上海米源实业有限公司五家公司共同联手,代表整个上海租赁行业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下;上海租赁行业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在各租赁公司自愿申报的基础上,近期将首先推出投放300亿租赁资金的重大举措;加大对我市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以求与市重大工程项目、基础建设或金融危机中需紧急援助的且具备一定条件的实体经济项目对接。开展直接租赁、出售回租及联合租赁等业务。
一、上海发展融资租赁业的重要意义
融资租赁是发达国家的“朝阳产业”,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也是大宗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融资租赁在全球是一个巨大的行业,而我国租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租赁业的发展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不相衬的,我国2005年前300-500亿人民币的租赁渗透率(通过融资租赁投资额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率)不到1.5%,而国际上平均在10%--15%之间,美国则长期保持在3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国去年全社会固定设备投资总额为17万亿,如果达到发达国家10%-15%的平均渗透率,我国的租赁规模应在17000--25500亿之间, 市场尚有96%以上的空白,远远未达到其应该发展到的程度。租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融资租赁引人瞩目的地位、作用源自其独特的优势。融资租赁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金融、贸易的双重属性;具有融资、理财、促销等多种功能;具有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防范融资风险等诸多优势和特点:是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中不可多得优质产业。
首先,优异的促销功能,特别适合支持实体经济中大型工业装备、设备、工具等销售。在成熟市场,飞机、船舶,以及机床、医疗、工程、印刷等设备的销售,至少50%是通过融资租赁实现的。对厂商而言,融资租赁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市场、回笼货款,已经成为促进销售的主渠道。第二,进入门槛低,特别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很多中小企业很难达到银行信贷门槛,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利用设备产生的现金流返还租金的融资租赁能够帮助其有效解决融资难题。第三,还款方案灵活,特别适合基础设施等项目。初期投入巨大而中后期收入稳定的电站、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融资租赁公司介入,使其成为负债主体,可以降低自有资金投入,提高股东回报率,并可结合其项目特点及现金流情况灵活定制还款方案。第四,多元理财功能突出,特别适合制造类企业理财、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售后回租等方式,融资租赁对于制造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优化现金流、税收筹划等理财功能突出。第五,可以起到金融风险防范的防火墙功能。以“融物”方式进行融资,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同时叠加制造厂商的信用,再加上融资租赁机构专业资产处置能力,使得融资租赁资产一般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美国国际集团(AIG)今年金融海啸中计划优先出售用于救急的旗下最优质资产——国际租赁金融公司(ILFC),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上述特点表明,融资租赁业的融资标的物是工业设备、基础设施和实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是最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之一。对上海而言,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既可形成可观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增量,又能有力促进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基础设施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外部效益”。在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实体经济下滑趋势日显的形势下,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作为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极大地促进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上海产业辐射、服务全国,进军国际的能力。融资租赁强大的促销功能,使其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关系密切,三二产业联动特点非常突出。如对电站海外EPC工程,国际领先厂商如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往往会协同其财务公司同步提供融资租赁等服务,从而大大提高其竞争力。上海的战略性制造行业,如国产支线飞机、大飞机,电站设备,船舶、港口与海洋装备,轨道交通设备等,要实现全国乃至全球推广,融资租赁的参与必不可少。这也是中国加入WTO谈判中,大型跨国企业特别重视融资租赁,竭力推动中国尽早全面开放这一领域的主要原因。
2、直接形成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增量,并可真正获得“总部经济”效果。仅以现状分析,上海30多家融资租赁公司有100多亿元的注册资本,按照我国现行的融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即风险资产可以放大10—15倍的要求,可以运作1000多亿元的项目资金,对应管理1000多亿元的融资租赁资产额和近1500亿元的设备销售(或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约100亿元的年融资租赁营业收入,每年贡献几十亿元的利息、融资服务收入,创造10亿左右的保险、咨询、公证、法律、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业务收入,并为国家和地方每年创造10亿左右的各项税费收入。如加快发展,规模效应会更加显著。与银行业地方分行体系为主的区域分割不同,融资租赁的业务开拓和企业管理是以“总部中心聚集,业务全国辐射”方式进行,业务遍布全国各地,但是业务管理与收入全部汇集到总部。通过融资租赁促进上海制造产品、装备、服务的全国拓展,实现东西部联动,从而可以真正获得“服务全国、辐射全国而又财税聚集”的总部经济效果。
3、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一员,在直接丰富上海金融中心市场体系的同时,又能带动、支持其他金融子产业发展,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融资租赁业需要有持续的资金作为其发展动力,融资租赁公司对资金有着持续且大规模的需求,需要不断向银行、资本市场融资,或者通过租赁资产证券化、信托、保理进行金融创新。融资租赁公司租赁资产也是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投资的潜在目标,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提供有效的“资产池”。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包括银行信贷、保险、信托、资产管理、投行等多种金融创新和服务业的发展。天津、重庆都已将融资租赁业作为其金融中心建设主要手段之一。
4、直接和间接促进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并助力上海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融资租赁业,首先将直接刺激对法律、会计、税务、审计、评估、担保、公证、咨询等专业服务业的需求。其次,融资租赁尤其是经营性租赁的发展,可逐步改变中国航空运输企业飞机融资租赁基本为外国租赁机构垄断的格局,降低航空运输行业的租赁成本。第三,船舶融资租赁是航运企业重要融资工具,但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不能进入,本土融资租赁公司又因规模弱小而难以支持,加快发展本土融资租赁产业将有效促进航运业发展,促进上海物流、航运中心建设。最后,融资租赁将催生飞机、船舶等大宗或专用设备的二手交易市场,促进机电设备的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强化上海贸易中心的地位。
5、助力解决上海中小企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问题,并能有效拉动、放大投资效应。融资租赁天然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可作为上海中小企业研发、生产设备融资主要来源之一,促进上海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应对经济下行趋势的重要举措,融资租赁可以作为最佳融资工具之一,在轨道交通、环保设施、节能减排、公交等领域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特别是通过融资租赁渠道,约30%的初始投入,即可启动100%价值的投资,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下财政预算偏紧、赤字扩大的状况,改1年集中投入为若干年连续投入,提升财政投入有效性,优化财政投资预算体制。
二、上海融资租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海融资租赁产业已有一定发展,但整体实力仍不强,与上海的经济、金融地位乃至潜在需求很不相称。截至2008年10月,上海共有融资租赁企业34家,数量约占全国1/4,但注册资本仅100亿元,不到全国的1/5,整体实力、单体规模都偏小。同时,这些注册在上海的融资租赁公司中近八成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上海国资体系下,仅有上海电气租赁、安吉租赁、上海融联三家融资租赁公司,总注册资本金仅4亿元。即使银行控股的金融租赁方面,注册在上海的也仅有资本金各20亿的交银、招银两家,与天津的工银租赁(20亿)、民生租赁(32亿)和深圳的国银租赁(75亿)相比没有优势。
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状况已不能适应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也非常不利于中小企业、创业企业融资。例如,国际经验表明,民用飞机的发展离不开融资租赁的产业链配套,波音、空客等飞机融资租赁的成功,都离不开国有背景的资本支持。如果上海融资租赁业继续维持目前格局,大飞机、船舶和海洋装备等战略性制造业将因难以获得融资租赁这一关键产业链支持而失去快速发展的良机。
分析上海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除政府和社会对其认知度不高为重要原因外,主要与法律、税收、监管、市场和社会环境等困扰因素有关。我国的融资租赁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长期以来,虽有一定发展,但在以国有银行、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化程度低下的融资体系格局下,总体发展水平仍较落后,难以与证券、保险以及信托业的成长水平相比。我国目前的融资租赁渗透率水平不仅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落后于巴西(16.9%)、俄罗斯(7.6%)、墨西哥(5.3%)等国(《世界融资租赁年鉴,2008》)。
国际市场经验表明,融资租赁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公认的“四大支柱”:法律、税收、监管和会计准则。2000年以来,这“四大支柱”在中国已有一定改善,但在税收、关税的公平对待与激励机制、市场准入、监管统一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有为主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完全拥有”的观念,国家财税投入以“一次性投入”、“一次性花完”为主的体制,以及银行信用审核、国有资产考核评价等体系,大多侧重于“固定资产拥有量”等指标,这些因素都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压抑或阻碍融资租赁需求的负向激励。
就上海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而言,也面临着本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
1、整体认知度偏低,导致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与融资租赁衔接薄弱,政策支持力度低。由于融资租赁的交叉性、后发性,以及行业自身规模和影响力的有限,上海各界对融资租赁的认知度非常低。例如,2008年上海在拟定鼓励发展的《行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将融资租赁与汽车金融混列,并局限于工程机械等设备租赁,而“货币经纪”、“创业投资担保与评估”等业务,不仅单列,而且地位比融资租赁靠前。
2、缺乏有效的领导与清晰的归口管理。在国家层面,融资租赁有三个不同的监管体系:商务部内资管理体系、商务部外资管理体系、银监会非银司下的金融租赁体系。三大体系下的融资租赁公司称谓不同,实质从事的都是融资租赁业务。三大体系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短期内难以看到走向整合的可能性。这客观上对各地管理融资租赁产业造成不便,导致地方融资租赁产业缺乏直接有效的领导与管理。近三、四年来,上海市商委、发改委、经委、国资委乃至金融办等政府机构都直接或间接对融资租赁进行过专题研究,也都形成过一系列调研报告,但最终因难以形成有效合力而未能实质推动行业发展。目前,部分省市尝试由主管金融或商务的副市长挂帅主抓融资租赁,已经起到较好效果。这表明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与归口管理机制对融资租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3、融资租赁公司普遍面临业务环境欠佳、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瓶颈。融资租赁企业对租赁资产的物权登记证明是租赁合同出现纠纷时法院快速判决执行的关键,但目前相关租赁标的物权的特殊登记环节很不完善。同时,融资租赁企业尚不能共享征信体系,也导致信用审核不到位,加大了社会成本。上海的融资租赁公司大多存在人员新、专业水平低、市场营销能力差等问题,除企业自身因素之外,这也与上海相关的人才政策、培养环境密切有关。此外,目前专业租赁企业的融资以银行信贷为主,融资工具与手段单一,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融资成本非常高,融资难度非常大。
三、对上海促进租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虽然面临不少瓶颈问题,我国租赁发展的总体环境在不断改善。随着人们的观念不断与国际接轨和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融资租赁有天然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对融资租赁促销功能有极大需求的装备制造企业,都越来越期待融资租赁产业有更大发展。
2004年随着WTO承诺的金融业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商独资、合资融资租赁公司审批逐步放开,其数量目前已达约100家;同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试点加快,已有5批37家内资租赁公司试点获得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批准;2007年以来首批银行控股的5家金融租赁公司(工行、建行、招行、交行、民生)试点获批,成为国家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业的最重要标志;尤其是上海,三年前融资租赁公司的数量只有几家,目前已经增加到三十几家。这些都表明,融资租赁行业正在迅速崛起。
积极发展上海的融资租赁业,对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促进先进制造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上海服务全国、辐射全国,实现“四个率先”,对应当前实体经济下行的挑战,支持各项刺激内需的投资项目得以顺利获得有效的资金投入,都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要真正成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大力发展国际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融资租赁业是难以想像的。为此,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建议研究制定《上海市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产业的若干意见》
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发改委组织,由商务委、国资委、金融办、地方银监机构、工商、税务、财政等多部门联合参与,酝酿出台上海加快发展租赁业扶持性的地方政策并形成《上海市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产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以及相关配套地方政府规章或指引。按照俞正声同志“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来调整发展思路,突破政策性和制度性障碍,真正把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搞上去”的讲话精神 ,建议《若干意见》可以考虑的政策包括:财政与税收支持政策;人才吸引和培养政策;大型项目、基础建设和城市设施领域优先考虑融资租赁方式的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融资租赁业的政策,等等。制定过程中可以比照本市已有促进金融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办法。相关政策可在浦东先行先试。
与《若干意见》同步,建议出台相关配套的地方规章或办法。主要包括:建议由市商务委员会牵头,梳理、优化、加强市政府对融资租赁产业的归口管理与指导;建议由工商部门牵头,制定租赁资产物权特别登记制度;由地方征信管理部门和银监机构制定办法,允许融资租赁相关数据纳入征信体系、允许融资租赁企业共享征信体系;由地方外管、海关制定融资租赁公司“走出去”开展海外业务所需的外汇、海关等地方政策。
(二)建议尽快成立2-3家国资为主导的重量级融资租赁公司,支持上海大飞机等战略性产业发展
建议以上海国资为主导,着手建立2-3家以民用飞机、船舶等上海战略性装备产品促销租赁为主及盘活国有资产,加速现金流动理财租赁为主的重量级融资租赁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每家30-50亿元。在国资主导的同时,充分考虑民营、央企、外资战略投资者。具体推进过程中,从更具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可优先考虑以现有国资融资租赁公司为基础,进行开放性、市场化的重组,以加快相关平台建设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要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以先行先试、特事特办的态度进行全方位支持,尽快获得成效。
发展上海的航空租赁,时不我待。不能等到大飞机生产后才开展,更不能仅局限于为国产民机设立上海的大级别融资租赁机构。根据波音2008年11月最新发布的预测信息,未来20年中国需要民用飞机约3700架,价值约3900亿元,其中70-80%约3000亿美元都需要融资租赁。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基本没有本土公司参与,这既是国内航空运输企业因外资垄断而租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本土航空租赁产业发展的机遇。上海应尽快发展成熟机型租赁,在早得效益的同时,也为国产民机租赁的发展进行能力、知识、资源等方面的储备。
(三)从多角度改善融资租赁发展的软环境
1、举办高规格的融资租赁年度专业论坛,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从战略高度宣传、推广融资租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一大关键。建议由市政府相关机构或政协发起主办年度性、高规格融资租赁业论坛,邀请海内外专家参与,并加大相关宣传机构的宣传力度。在上海金融业相关的主要论坛、会议中,将融资租赁纳入统筹考虑,并作为一个重要分支。加强融资租赁发展优秀案例的舆论宣传。
2、加强融资租赁基础研究、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推动财大、交大、复旦等大专院校和社科院等学术机构的研究、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的联动。加大对国际成熟市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研究,重点研究美国、爱尔兰、日本等国的经验,结合上海大飞机行业规划、航空航运中心建设等需求,为推动上海融资租赁业发展建言献策。对接主要企业需求,设置相关课程设计、人才培养计划。
3、鼓励大型项目优先进入,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功能建设。建立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与市政府相关机构的对接通道。探索加强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和自律建设的新路子。推动融资租赁经纪等中介机构的发展,以提升市场效率。通过政府协调、行业协会牵头,首先鼓励国资大型项目采用融资租赁融资,使融资租赁公司的300亿租赁资金能落到实处。同时,今后能定期建立大型项目、基础投资项目的融资租赁供需沟通、对接机制。使这一“朝阳产业”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各位,上海市委、市府领导高度重视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协在冯国勤主席的直接推动下近期成立专门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二个多月的“加快发展上海融资租赁业”的课题调研,并获得了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租赁企业的热烈支持和响应。融资租赁业在防范金融风险、拓展融资渠道,加快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正越来越多地受到高规格的关注和重视。可以预见,该行业也必将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上,在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谢谢!
2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