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公司到底应该经营什么产业,什么产业的物件适合使用融资租赁?已经又一次第摆在人们的思考范围内。
早在融资租赁引入中国初期的1981年,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融资租赁为何物,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企业都习惯于政府拨款,没有负债意识,没有融资需求。大家都依赖“等、靠、要”的方式来决定企业的投资问题。因此对于市场环境要求非常高的融资租赁公司几乎没有什么业务可做。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一个高潮,企业对消费类的进口汽车的需求非常大,融资租赁就以此为突破口,将融资租赁的概念引入当时的“国营企业”。租赁物主要就是进口小轿车。当时仅有的4家融资租赁公司(东方租赁公司、中国租赁公司、外贸租赁公司和环球租赁)都在做以东方租赁公司为首的小汽车融资租赁。当时国家批准的10家有汽车进口经营权的企业就有两家是融资租赁公司(东方租赁和外贸租赁)。
虽然只有四家融资租赁公司,但其经营模式已经体现出租赁物的初级特征:一是满足承租人的动因,挖掘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的动因。当时局级单位才能购买上海牌小轿车,要通过租赁,甚至科级下面的股级企业都可以变相购买小汽车。二是虽然租赁公司数量不多,但大家都在做着同一项业务——以融资租赁的名单倒卖进口轿车批文。虽然严重脱离了引入融资租赁初始动因,但毕竟给当时的融资租赁公司带来第一桶金,也开启了汽车融资租赁的先河。
因为经济过热和小汽车进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取消了多家进口小汽车的渠道,集中管理。并出台小汽车不允许做融资租赁的规定,1985年融资租赁业开始进入以进口设备为主的融资租赁业务。租赁物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当时批准设立融资租赁的文件中:先进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特殊运输车辆。
当时对租赁物并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解决当时生活用品严重不足的消费类的生产设备上。如:纺织设备、轻工机械,也有改装成“特殊车辆”的消费类汽车、小型的散伙运输船以及部分矿山机械。总的来说,承租人需要什么,租赁公司就做什么,开发企业使用融资租赁的理由就是:负债经营的理念。
1989年因为动乱引来的国际上的经济制裁,融资租赁这种全部需要境外资金的业务,陷入了10年的催债期。虽然这期间国际知名的厂商在中国设立了IT类和工程机械设备的融资租赁,但在1997年,全行业到了崩溃的边缘时,人们开始认识到租赁公司对租赁物的选择非常重要。许多租赁物都是因为租赁公司不懂这个产品,不了解这个产业的发展趋势,要么参与了过热的投资,如:乳胶手套生产线,当时通过融资租赁引进的生产线就有1800多条。后因泡沫破裂整个行业大幅萎缩,租赁公司第一次体验到必须对租赁物所在行业的关注的必要性。
还是同样的理由,因为租赁公司不懂租赁物的产品和产业,因支付不了租金而收回的租赁物件时,高价值的设备被人卸走,剩下的是一堆废铁。从此人们懂得专业化经营的重要性——融资租赁是金融与贸易的结合,租赁公司不仅要关心债权的问题,也要关心物权的问题。因此2000年后,经过重组的融资租赁公司,都开始提倡租赁物的专业化经营了。
虽然专业化经营给融资租赁带来许多好处,但同时又带老问题,新表现,那就是租赁物的同质化问题。大家都在飞机、工程机械、印刷设备、医疗器械少数几个领域里拼命地模仿,激励地竞争,不大一个行业很快就陷入恶性竞争状态。当金融海啸到来时,或者是政策变化时,这些专业领域又开始挑战租赁公司专业化经营的理念。
2007年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又重返融资租赁业,他们对承租人选择的同质化——只选择大型国企和央企做承租人。只用出售回租的方式做变相贷款似的融资租赁,对租赁物的特性全然不顾。他们的行为打破了融资租赁业租赁物经营范围的同质化、专业化问题,把融资租赁简化的和信贷没有什么差别。
2009年国家由紧缩信贷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为了抵御金融海啸带来的冲击,国家连续2个季度实行了充裕的信贷政策,大型国企、央企贷款非常容易,转贷似的融资租赁的市场几乎全部崩溃,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租赁物在融资租赁中的作用,租赁物的经营范围是宽泛点好还是专业点好又一次摆在人们的面前。
其实,太宽泛或者太专业都不好,应该本着有限多元化的原则,在熟悉的领域里尽量专业化,然后开发新的租赁物市场,进入新的融资租赁尚属空白的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租赁物的专业化应该是动态的,随市场变化而变化。
但是什么是融资租赁的市场,许多人并不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定位问题,把融资租赁当作一项技术服务来做。这样就知道租赁物的定位应该选择什么领域了。
首先要关注项目的信用点。融资租赁属于服务贸易中的信用销售范畴,因为他们都需要外部资金支持这样的服务,因此一切都离不开“信用”二字。虽说融资租赁公司是整合信用流的高手,但若一个项目若没有信用点的话这个项目没有可行性。所谓信用点就是这个项目的合作者中是否有信用比较高的企业或机构能提供这样的信用。如承租人自己,或者是银行主动授信的租赁物件制造商,或者是租赁公司自己还是承租人上下游产业?只要能和租赁有关,都应该纳入这个体系进行技术策划的增信处理。
没有信用点,或者有信用点也不会整合的融资租赁公司,自然就没有业务可做。信用点到了,对租赁物的要求就不高。但由此租赁客户群也就狭窄了。但总比没有强。
要想扩大客户群,整合信用点,为租赁项目增信,就需要关注租赁物的特性,关注融资租赁的适用性。什么是融资租赁的适用性?还是要看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定位,如果只做大型国企、央企的项目,那么信用点就在这些承租人身上,根本不需要找。如果他们选择的客户群中愿意使用比信贷成本更高、操作上更麻烦的融资租赁。反之,
承租的信用不够,厂商是否愿意为他们的销售提供这样的信用?承租人的上下游产业的是否愿意把他们的信用捆绑在融资租赁项目上?融资租赁公司是否自己看好这个项目把自己的信用捆绑在这个项目中?工程机械和印刷设备领域,渗透到中小企业客户群中就是采用了这个原理。
其次是产业的专业化领域适租的问题。即,承租人项目所在领域是否同时具备:承租人经营的主业;融资租赁公司熟悉的租赁物领域;出资人青睐的产业。若不是项目很难做成。现在有些租赁公司自己钱用不出去,外面的钱又融不进来,就是因为这个链不完整。
最后一点依然和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定位有关,凡是不做中小企业,或者口头上做实际上不做的租赁公司没有必要考虑这个问题,开发这方面市场,否则物件本身的特性能满足融资租赁适用性,满足下述多数条件,都应该成为融资租赁公司选择的租赁物服务领域。这种交易方式对操作人的技能要求,公司的管理都比较高,但客户群广,收益率高,容易形成优质资产池便于融资,属于融资租赁回归原始的最高境界了。
租赁物件属于一流的高性能、高产出优质设备;
技术更新慢,保值率高且平稳;
租赁物价值在租赁公司承受的范围内。如:租赁标的额在500万人民币以上,金额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出现问题公司能够承受,这样才有勇气做中小企业的项目;
租赁物易流通不易流动。即销售市场好,但又不容易轻易移动;
租赁物带信用炸弹,承租人无力、不愿意支付租金时,租赁物自动或遥控停车;
租赁物二手市场发达,租赁物可以达到轻松回收,轻松处置的标准;
租赁项目资产可以形成资产池,资产池又可拆分零售,便于在资本市场运作;
有厂商租赁物“回购”担保;
有厂商债权买断担保。
不管怎样,大家抱着一个产业,像饿狼那样扑上去乱啃地做项目的时代应该结束了。租赁公司个性化服务应该逐渐体现在业务的人员操作技能上。租赁公司转贷业务应该在金融海啸的冲刷下结束了其生命,租赁届回归原本,从头再来的时代在一次来临。虽然还有一批企业争先恐后地要进入这个领域,大浪淘沙的最终结果留下的总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