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融资租赁业一直呈几何级数式增长,业务总量由2006年的约80亿元增至2010年的约7000亿元,增长了86倍。但是,经历了连续三年“奔跑式”发展的融资租赁在刚刚过去的2011上半年中,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据2011年《1-6月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在册运营的融资租赁公司约220家,比年初的181家增加月39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8000亿元,比年初的7000亿元增加约1000亿元,仅仅增长了14.3%。
中国租赁蓝皮书主编、经济学家杨海田表示,从2011年开始,我国融资租赁业已进入盘整期,预计将从今年开始,经历3年左右的时间。
新年伊始,人民银行即对金融租赁企业实行规模控制。内资和外资租赁企业虽然还没有受到限制,但从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从而导致整个行业增长速度放缓。除此以外,银监会和商务部对金融、内资和外资租赁的审批监管都曾发布过相应的管理办法或政策规定。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融资租赁5年来迅速发展,显现出许多需要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对原有的办法或规定进行修正和补充。从今年开始银监会和商务部已先后启动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决策需要有个过程,这种政策的盘整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我国融资租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但行业盘整不是行业‘整顿’,也不是什么‘硬着陆’或‘软着陆’,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主动反思和调整。在盘整期间,我国融资租赁仍会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年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仍可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0%以上。”杨海田表示。
我国融资租赁业经历了上世纪80-90年代由兴到衰的低落和“十一五”期间由衰到兴的激情后,开始回归理性。一些融资租赁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企业主动放缓发展速度,进行发展战略的盘整,并不再把业务总量的扩张置于首位,开始把稳定资金来源、构筑风险方法体系、实现稳健经营作为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